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6 年 10 月

憶往隨筆(36)
平仔

(36)利瑪竇(Matteo Ricci)

第一個到中國傳教的傳教士利瑪竇,1582年應召前往中國傳教(那時是明朝皇帝神宗第14代)。他到達澳門,想通過漢語闡述天主教義來吸引中國人,於是開始學習漢語。利瑪竇對完全與拼音文字不同的漢字感到很興奮,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他脫下洋裝,換上漢服,學習粵語、北京話,還閱讀大量中文書籍以取得官員們的信任。他身穿佛教僧侶的服飾,認為這樣能夠博得人們的好感。

他對中國官員自稱來自“天竺”,使中國人以為他是佛教徒。利瑪竇自訴是從遙遠的西方而來的教士,因為仰慕中國,希望可以留下,至死在這裏侍奉天主。他不敢直接說明傳教的目的,深怕會被驅逐。為了傳教,他從西方帶來了許多用品,比如聖母像、地圖、星盤和三棱鏡等。其中還有歐幾里德《幾何原本》。利瑪竇更匯聚當地幾位知識界人士共同譯出漢文版,先後在廣州等地講授。這是中國人研究西歐幾何學的開端。利瑪竇帶來的各種西方的新事物,吸引了眾多好奇的中國人。特別是他帶來的地圖,令中國人眼界大開。1601年抵達北京進呈自鳴鐘、聖經、萬國全圖、洋琴等方物,得明神宗信任,下詔允許利瑪竇等人長居北京。之後利瑪竇在北京以豐富的東西方學識,結交中國的士大夫。常與賓客談論天主、靈魂、天堂、地獄。同時編撰許多新書,得到不少中國知識分子的尊重。他是一個成功的傳教士。

1950年間我家住在台東博愛路,有一個破舊的房間租給一個鄉下人叫陳瑪竇。陳瑪竇出生在貧困的鄉村,小學畢業後,去鎮上當學徒,學習一些粗工。他住在師傅家地舖上,做工換取吃住謀生,生活非常苦。那個時候天主教正好需要傳道助理,他因年輕努力被錄用,加入了助理的行列,受洗成為信徒。他欽慕利瑪竇,因而用瑪竇做他的聖名,並決心學習利瑪竇的風格。傳道是一項深奧神聖的工作,思想必須超越一般人,這使他生活逐步轉型。他學到了很多理念,以及更深一層的人生目標,常常告訴人相信上帝的大道理,生命才得永生。

幾年後,他娶了妻子,租在我家後面。每天生活如常,但生活費用提高,負擔加倍。不久妻子懷孕,家庭生計更加困難,工資不足以支撐這個家以及未來出生的嬰兒。所以他決定換工作,成為水泥工人。工資增加了一些,但每天工作時間超過十個小時以上。無論刮風或下雨都得工作,因此勞累過度。為了補貼生活不足,身體負擔加重,最後他病了,身體變得非常虛弱。因為沒有做工就沒有錢,甚至生病也要工作,他的生活陷入艱難,失去信心,每天生活在淚水中。有一天黑夜回家,他騎著自行車,非常疲倦,在狹窄的道路,被大卡車撞死。他的境況情景讓我感到悲傷,工作失衡竟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

究竟是什麼讓這件事發生?反觀五百年前的利瑪竇,受到天主教耶穌會的支持,在年輕的時代有機會學習廣域的知識,以後又能精通天文數學地理,帶許多珍品來到中國。他在不同的文化和不開放的社會中,仍然可以做好傳教工作,讓人佩服。再看看陳瑪竇的境遇,做一個傳道助理,苦苦不能支撐他的生活,是不是因為我們的社會體制有嚴重的問題,導致不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