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12 年 10 月 | |
九月份生活座談會:老矣欲按怎? 今天的主題是人生年老的照顧 (Aging Care) 主持人陳惠華上回曾經主持過一回生活座談會,題目是「按怎吃到老老老」,今天可以算是續集;文明進步,醫學知識普及,人類平均生命延長了,但只是吃到老老老,也不是就沒問題,這回惠華以「老矣欲按怎」就這個題目請了三位講員為我們講述 (1) 介紹老年癡呆症 (2) 照顧序大人 (3) 照顧翁婿。 其中最令人擔心的是老年癡呆症--阿玆海默症(Alzheimer’s),這病的症狀是腦細胞漸漸的退化、萎縮、而至死亡,使患者失去智力,沒法照顧自已的日常生活。而且到目前為止還無法預防或治療,確實是人們心中的大懼。很幸運惠華為我們請到 San Diego and Imperial Counties 老年癡呆協會執行長 Mary Ball 女士為我們解說這病症的來龍去脈,惠華非常負責,先將要講的幻燈片翻譯成中文字幕,使得聽眾更加容易瞭解,她的翻譯稿將摘錄在篇後供大家參考。 開始時 Mary Ball 為我們放了一個患者的短片,在一般人的印像裡老年癡呆症者都是七老八十的長者,但這是一個五十七歲壯年人的故事,他原是個敬業的銀行家,在兩年前被診斷為罹患此病,目前已經是沒法工作,開車、或照顧自已了。根据老年癡呆症協會資料,這兩個郡就有患者約六萬人,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患者仍住在自已家中,由家人和親朋照顧著,但得病者人數增加快速,照目前統計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每八人有一名患者,到了八十五歲時則將有半數的人口會得到這種失智症,在美國平均每六十八秒就有一個人被診斷為老年癡呆患者,這將是二十一世紀新的疫災 (health epidemic)。 醫界上把阿玆海默症病情的進展分作早期,中期和末期,通常從發病診斷治療到死亡可以延長有三年到二十年之久,一般患者平均壽命是八年左右,病情惡化的速度快慢則因人而異,醫療照顧的費用十分龐大,2012年預計是二千億,到了2050年將上達1.1兆,在全美國阿玆海默症是第六大死因,但在退休勝地的 San Diego 則是排第三,而且也是十大死因中唯一無法預防,治療或減緩的疾病,統計從 2000年到2008年,死於阿玆海默症的人口就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六。 阿玆海默病因不明,可能導致的因素有年齡,遺傳,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和頭部創傷。 一般症狀包括: (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日常生活,想不起重要的日期,(如自已的生日),新學的知識轉眼就忘了。 醫生通常是從患者行為的改變,認知的能力,思考的反應,加上運用儀器,如CAT 或 MRI 腦部的映像等等來診斷此症 (例如末期患者 MRI 顯示腦部功能巳退化到初生嬰兒時期)。 當然越早診斷出,可以越早採取措施和安排作準備,用藥效果會比較好,早發現也較有機會參加臨床新藥試驗,亦可參與策劃治療行程,及學習安全的措施,有助於病情進展的控制。 San Diego/ Imperial 雙郡的阿玆海默症協會,有每天24小時熱線 800-272-3900 專家可以回答患者的疑問,協助解決各種困難; 此地共有40個阿玆海默病互助團體, 患者和家屬可以大家分享罹患此病的經驗,學習應對之策及相互鼓勵。協會定期有免費教育課程,提供患者及家人職業上的協助,精神上的支助,有治療性的藝術活動,同時協會也資助尋求治療的研究機構,和大學做這種病的研究的經費。這是個非營利機構,靠志工,靠義賣,靠捐款,靠宣傳或者是舉辦活動來提高大眾對阿玆海默症的認知和警覺心。 協會的網址如下: www.alz.org/sandiego Mary Ball 並回答許多鄉親提出的疑問;例如被診斷出後(醫生會通知州政府) 接著下來的「照顧序大人」,講員是謝美虹 (Marie Shieh), 她是己故鄉親謝典招教授和洪雅貞女士的女兒,本身是一位醫師,娓娓道來在兩年的時間裡雙親都患得重症,她除了自已的家庭須照顧先生孩子外,工作又遠在中國,而父母親卻住在 Carlsbad,兩岸奔波,孝心感人。她說照顧生病的爸爸媽媽所學到的人生經驗,遠比她在醫學院的訓練加上二十年的行醫經歷多很多,慶幸自己有著世上最好的父母親,帶她走過這段心歷路程。她說有錢並不能帶給人幸福,像能有臺灣中心這種社區活動地方的會員才是真正有福的人。 話說媽媽在五十年前因輸血感染到C型肝炎,可是因為十分注意飲食起居,心境開放,幽默和善又樂於助人,日子過得很平靜,直到2008年發現肝有一個腫瘤,診斷出是肝癌,經外科手術切除,但一年後又再發現另外有多個無法切除的肝腫瘤,這回改試用化療,因為效果不彰加上有很多的副作用而作罷。雖然身體漸漸轉弱但仍然能理家,和朋友談天,偶而也到臺灣中心來參加活動。 到2011年初開始有腹水和下肢浮腫現像,三月時因為體內出血住進加護病房,待病情稍穩定後,媽媽堅持要回家療養,出院時醫生建議用安寧護理 (hospice care),來幫助母親減少病痛, (只要醫師決定病者的生命即將少於六個月的時問,病患即可使用安寧護理 hospice care),醫護人員,須要的醫用器材,社會工作人員,以及藥物等等都可以送到家理來照顧病患, 但這不包括化療, 放療或外科手術; Medicare 保險負擔所有開支,病患者不需要繳需付額 Co-pay。但如果改變主意也隨時可以再回到傳統的療法。謝醫師的兄嫂這時也由國外回來,十天後媽媽身體越加虛弱,最後她告訴美虹,說她很滿足,因為先生,孩子,孫兒都在身旁,不久之後就進入昏迷狀態,第二天在眾親友的圍繞下平靜的往生了。 父親年青時是體育健將,體操,田徑樣樣傑出,也喜歡釣魚,露營和唱歌; 從教書工作退休後搬來 San Diego,經常旅行和訪友,蠻享受兒孫天倫。不幸於2010 年底被診斷患有腦瘤和 AL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or often called Lou Gehrig’s Disease) 由於頸部肌肉衰退,容易嗆到和喀嗽,行動也漸漸不方便,這段日子父親,母親總是惦念著對方,可是又力不從心,十分的痛苦;母親的仙逝,對父親的打擊很大,病情惡化,需插胃管進食,多位好友們及 ALS協會會員幫忙開車,跑腿,打雜還送食物來,我們心存感激。 這時也接受了安寧護理,抽痰器,氧氣筒,醫院病床等等都可以在家使用。 還有位神職人員常來和父親談論人生哲理,父親每天靠助行機走路,練氣功,法輪功,靠書寫方式與人交談,從不輕言放棄;直到七月中,父親跌倒折傷肋骨,以致手腳無力,無法起身,日夜多半昏睡著,已經失去了生活的品質。還是經由胃管喂食,但學著漸漸減少份量,以防嗆到和咳嗽,雖然父親已無反應,但我仍常在他耳邊輕述兒時的趣事,他看起來十分的安祥。四個禮拜後有天父親呼吸急促,大家都待在床邊輕聲細語告訴爸爸我們愛他,兄嫂也從中國用 Skype 傳話要父親一路好走。 母親格性比較放得開,願意面對死亡,但希望有家人在身旁。父親則是生命的勇士,覺得有責任照顧家人,一定要繼續奮鬥,直到最後一刻。 因為大家都已是銀髮族,有天總要面對死亡的,所以美虹以她的經歷列了十個非常切身的問題,提醒我們應該現在就要考慮或與家人商討: (1)有何目睹死亡的經驗? 盡量要讓家人知道你的想法,要多與家人溝通。她並附上有關「臨死」的資訊: 關於死亡的錄影
今天的講題比較嚴肅,相關人生老化病死必經的一環,感激諸位講員分享這個與自己最親蜜的人道永別的珍貴經驗。 還要道謝的有鄭玉雀、莊阿招和陳真美女士們,端出拿手好料,有壽司、營養豆腐加上枝豆、水果等等,人人一份,好看營養又好吃。 更感恩陳文材與吳淑夫婦對生活座談會和臺灣中心的贊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