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9 年 10 月

美夢成真 – 新臺灣中心之誕生
劉武鴻 報導

九月份的生活座談會,由陳正茂教授召集並主持,談新臺灣中心的誕生。陳教授請來幾位曾經親身參與並且熟知其中過程的講員,分別以下列六個題目,向大家報告購置臺灣中心永久會館的經過。

(1)陳秋山:聖地牙哥臺美基金會/臺灣中心之創立
(2)陳清池、陳秋山:臺灣中心房地產之購買和中心運作經費之募款
(3)吳聖麒、呂錦文:新臺灣中心房地產之購買經過
(4)吳銘賢、呂錦文:整修新購臺灣中心房地產經驗談
(5)吳得民:聖地牙哥臺美基金會/臺灣中心組織結構之改進
(6)范少達、歐春美:協助新臺灣中心房地產之購買、整修、遷移與運作

此外並有林正勝先生從建築法規的觀點,補充說明短期內中心在設備與使用方面,尚待改進的地方。郭永賢先生也用俗語所說的「吃人一口,還人一斗」,感謝有機會參與中心的整修,簡述義工回饋的心意。

講每一個題目之前,主持人陳教授都先介紹一下講員,替大家感謝他們過去幾年內的辛勞,也強調他們只是代表各方面的團隊來座談會上向大家報告,有背後無數鄉親的從中協助,才有今天的「美夢成真」。

陳教授首先作一個「回首來時路」的總體報告,回憶沿途的逆點和順境,說明執行整個計劃的過程。更要緊的是,替大家向各個基金會董事、委員會成員、出錢出力無私奉獻的鄉親、和默默工作的義工,致最高的謝意。

根據主持人和各講員的談話內容,在此依台灣中心成長發展的歷程,整理如下:

會館夢

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會館,來自三十年前幾位同鄉的夢想,不僅私下提起,在當時的同鄉會上也曾經談論過。可惜當年只有地利與人和,沒有天時,更缺乏財力。1995 年夏天,聽說駐洛杉磯的協調處想來本地開設僑教中心,幾位熱心的同鄉立即前去建議正名為臺灣中心,因為沒有得到什麼回應,只好決心依靠自己。又因當時不少同鄉們事業順利,漸有足夠的財力,所以信心大增,重作會館夢,並付諸行動。

基金會的創立

1995 年底,幾位同鄉先推出召集人,集合一些作過會館夢的人士,以及幾個臺灣人社團和教會的代表,於1996年一月,開了第一次的會館籌備會。其後每月一次,借用同鄉經營的旅館或公司的會議室,一起聚餐,交換研考心得,討論成立非營利組織的名稱、宗旨、法規、服務項目等等。十月完成了「聖地牙哥臺美基金會(Taiwanese American Foundation of San Diego)」的登記,並在鄉訊上徵募基金。十二月大家互相推選董事,成立董事會,著手租用場地,開設「臺灣中心」。

租與買的抉擇

1997年二月臺灣中心開始運作以來,一直是用租來的場地,租金一向是主要的開銷,擁有一個永久會館,遂成為基金會的一項重要目標。基金會募來的捐款之中,雖包括有建館基金,但因為連年經濟景氣不佳,建館的事,除了勘察和交涉過購買土地之外,遲遲沒有計劃進行。2007年董事會再度積極討論,正式成立了「臺灣中心永久會館企劃委員會」,十二位委員分項研究,使用各種方式聯絡各界,互相討論,更辦了 Town Hall Meetings ,廣徵鄉親的意見,也吸取各地社區服務和老人中心的經驗。企劃委員會不負眾望,在2007年七月,把研究分析的結果,作成一份計劃,提交董事會,也刊登在鄉訊請大家提供意見。經過一番討論,大都認為可行,董事會於是決議 Go Ahead,潦下去!

群策群力

作出購買永久會館的決定之後,董事會馬上付諸行動,成立了募款委員會.2008年、除了募款委員會外、又增加購買, 整修、以及組織結構改進等委員會,安排專人負責各委員會會務的協調與推動。任務比較緊迫的九人募款委員會,進一步成立了十一個小組,分別向企業界、醫師、旅館業、工程師、婦女界等方面募款。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對募款的工作影響不小,但五年計劃的認捐方式,給大家一個緩衝的餘地。到目前為止,有兩百多人認捐,總額近一百九十萬,比兩百八十萬的目標,尚有一段距離,還需要靠更多人的參與。募款之外的委員會,也都是依照工作的需要而進一步細分成幾個小組。但是小組這麼多,人從那裡來?原來能者多勞,有人身兼數職,令人敬佩。

物色新居

會館購買委員會的工作也是很早進行的。會館地點的選擇,主要有四個條件:(1)面積差不多一萬平方呎,(2)房價在三百萬上下,(3)地點在Mira Mesa之南,八號公路以北,五號和十五號公路之間,最好距大華商場(九九) 不遠,(4)有足夠的停車位置。負責人天天上網尋找,2008年初以來,先後在 Mira Mesa 和Kearny Mesa看過五六棟比較適合的,二、三十個關心的同鄉也幫著看,最後中意在Viewridge Avenue 一帶的兩棟,但都沒有談成。回頭想來,幸虧沒成交,因為不但當時價格高,也沒有比買成的這一棟合適。目前這棟新居的停車空間不足,則是短期內難以解決的缺點。

整修與裝潢

舊房子買來了,接下來怎麼辦?不知整修委員會的成員們,在「潦下去」之前,有沒有想像到其後的工作有多繁雜,責任有多重,壓力有多大。工人早上七點開工,你需要幾點來監工?趕夜工到凌晨時,你要待多晚才能走?事情做不完,分身乏術時,能找誰幫忙?整修委員會的工作,事實上就是建築界所謂的General Contractor 做的,不僅要有建築專業知識,更要協調各類不同性質的工事。因為事情實在太多太煩,整修的工作分了很多小組 – Floor Plan, Building Code, Landscaping, Fix-Up, Cleaning, Trouble Shooting 等等。幸虧同鄉之中有很多專業人才,也幫忙介紹了一些專業人士,算是整修途中現身的貴人,幫助大家一起潦下。此外,有些同鄉慷慨認捐裝潢設備,包括衛浴隔間、大理石、裝飾花卉、庭園設計、廚房桌椅、會議室等等;有些則提供政府機關的聯絡管道、工程的設計與審查、法律咨詢等服務。這些意外的協助,給負責整修的委員和義工們,帶來很大的鼓勵和安慰。

喬遷之樂

臺灣中心喬遷的重任,在中心工作人員和無數義工的合作之下,於六月底完成。請參閱范少達主任在八月份鄉訊上的一篇報導。搬家固然非常吃力,但人多一起來的時候,一番辛苦很快就被與眾同樂的氣氛蓋過了。從座談會銀幕上展示出的照片中,看到那幾天幫忙的義工們,有全家來的,年輕人成群而來的,帶了洋女婿洋長工來的,看了他們的笑容,令人後悔錯過那個搬家的大 party 。不過照片上沒看到的,年長一輩扭了腰的,應該也不少。

軟體的跟進

隨著購買永久會館,董事會也成立了一個組織結構改進委員會,加強臺美基金會和臺灣中心的組織和功能。臺灣中心的主要任務將在於增進社區對臺灣文化的瞭解,提高聖地牙哥社區臺灣人的生活品質。臺美基金會則從旁提供財力,參與決策,立定方針,並透過手下的各種委員會 – 中心管理、預算與財務、文化歷史、圖書館、義工組等等 – 支援中心的運作。今後臺美基金會/臺灣中心仍須努力的項目包括:加強社區公共關係、促進與政府和其他社團的聯係、鼓勵第二代臺美人的參與、以及保持中心與同鄉會的密切合作。

後記

這次購買永久會館的座談會上,主持人和講員們都一一點名對出錢出力關心支持的各界人士,表達由衷的謝意,更提醒大家不要忘掉默默提供支援的無名英雄。在此未能隨文詳盡列出,敬請見諒。但我們仍然想再次對這群人說聲謝謝,以他們為榮。誠如會上一位講員提到的,不辭勞苦的毅力何來,來自一心一意要把這個會館造成一個可以令大家自豪的地方。

這次的生活座談會由黃獻麟陳麗津夫婦贊助,謝謝他們的支持。會後有江樂舜女士的肉羹和陳榮昌先生的炒米粉等點心,謝謝他們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