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04 年 10 月 | |
牙齒保健生活座談會紀實 周信結紀錄 贊助:林宣昭,林淑芳伉儷 9月份生活座談會,牙齒保健由黃正源教授主持。由於主題實用,出席踴躍,將中心禮堂擠滿。座談會首先由謝中令醫師談蛀牙的起因及預防。蛀牙有三要件。1. 細菌,特種鏈球菌。2. Host,牙齒溝紋。3. 細菌和附著牙齒糖類的化學作用。細菌和糖類作用產生的酸若留在溝紋一段時間即對牙齒結構產生破壞作用而造成蛀牙。蛀牙防治主要在多清潔牙齒,將細菌和糖類作用的酸清除,含氟牙膏及殺菌用漱口水抑有幫助。第二部份的牙周病由石正岡醫師主講。石正岡醫師的講述如下: 說到牙周病,由來已久。自古藉上,像韓愈的文章就曾提到,「年四十,而髮蒼蒼,視茫茫,齒牙動搖。」這齒牙動搖,用現代的名辭說來,就是「牙周病」。這現代醫學更是說,現代人活得愈得愈長,牙周病的發生也就會更為普遍。有人說,成人牙周病的普及率有 55% 以上。有人報告說有 90% 以上,總之,這牙周病的發生不僅限於成人,連未成年人都有,尤其在青春期更為普遍。 事實上,西醫所言「Gum Disease」有廣義及狹義的區別。著論及廣義的Gum disease,不僅包括Periodontal Disease (牙周病),gingivitis (牙周炎),更包括了其它牙齦組織周圍硬軟組織的疾病。像是牙齦萎縮,牙齦增生,牙齦腫瘤….等。基因、環境、牙齒不正,歪斜,口腔衛生習慣不良、不良義齒、身體狀況…等等,都是造成牙周病的溫床。現代醫學指出,不僅牙周病造成的咬合問題產生的顎關節疾病愈來愈多,我們現在發現造成牙周病的細菌甚至和心臟病的發生都有相當大的關連。有牙周病的婦女,產下早產兒的機率大於口腔衛生良好的孕婦。因牙周病而提早成為全口無牙的病患,生命的周期也因無牙而縮短了。 一般而言,當您的牙醫師告知您有gum disease 時,通常是指Periodontal disease。那是不僅只有軟組織的發炎,更是已有骨頭萎縮的情形了,這是不可掉以輕心的,更是需要及早治療。 要治療牙周病,其實重點在於充實自身的免疫力及口腔的清潔習慣。愈是清潔的口腔,愈是讓細菌沒有生存的空間。良好的口腔衛生,定期的牙齒檢查,及配合您的牙醫師的治療計劃才是治療牙周病的上上之策,不可延誤就醫,讓本來可救的牙白白拔掉了,那就太可惜了。 說到現代的牙周病治療方式,除了傳統的深部洗牙,開刀之外,由於植牙有革命性的發展,對於癒後不佳的牙齒,牙周病醫師可能會選擇儘早拔牙,然後以植牙的方式以保留最多的骨頭。在可見的將來,甚至可能用幹細胞來讓自己的牙齒再生。屆時,如果醫學科技的發達,人類可以活到 180 歲,那麼那是多麼的好,那個年齡我們還可以吃到我們想吃的任何東西。 不過,任何成功的治療都不可能是單面的行為。一定是要合作與配合才行。如果有任何疑問,要向您的牙醫提出,以便瞭解病情及討論治療的方式與選擇 Optional treatments (另類治療)。如此才能產生最佳的治療效果。 第三部份植牙由張盛萱醫師主講。植牙是補缺牙不是種自己或別人的牙,而是種植鈦金屬釘子入骨內。病人需要植牙的原因是各種原因引起缺牙。缺牙若不以植牙補救,會造成講話漏風,咬牙問題,不能吃硬東西,以及因缺牙造成美觀問題而引起的自信心問題。除此之外,缺牙旁邊的牙齒會造成移位,骨原萎縮等問題。全口缺牙會造成骨原萎縮及肌肉萎縮等嚴重問題。植牙可以解決上述多種問題,帶給病人好的生活品質。一般人只要身體不錯有夠多的齒骨質,即可作植牙。不夠骨質的病人可先作骨移植,再作植牙。 有牙周病的病人必須先作治療,不讓骨質流失才能作植牙。植移通常具永久效用,一般醫師在幾年後會作診斷。看舊植牙是否須再重新種植。 第四部份兒童牙齒保健由林宜儀醫師主講。兒童乳牙具有咀嚼,發音,外觀及保持恆牙空間的重要性。12個月到24個月的兒童應每天洗牙兩次。兒童宜選擇刷頭小,刷毛軟刷柄較粗的牙刷。兩歲前兒童不需用牙膏,牙刷沾清水即可。兩歲後兒童最好用含氟牙膏並注意用量。大約豌豆大小的量即可。兒童要每6個月看一次牙醫師。同時減少吃零食及吸手指。兒童同時要注重口腔清潔以避免蛀牙。出生到6個月大的嬰兒,每天需人清洗嬰兒牙肉,不要讓嬰兒哺乳或含奶瓶睡覺以防止蛀牙。要多補充氟化物以保健牙齒。出生6至12個月的嬰兒須人用牙刷沾水刷牙,第一顆牙長出後開始看牙醫師。在一歲左右戒除使用奶瓶以防止蛀牙。防止奶瓶性嬰兒蛀牙最好在嬰兒出生後開始不要含著母奶或牛奶入睡,早點去除使用奶瓶吸奶的習慣,不要使用糖水,蜂蜜,可樂飲料取代奶水讓幼兒吸啜。6個月到16齒幼童應使用氟化物,如氟牙膏,漱口水,氟膠,飲用氟化水,氟化片等來保健牙齒。 第五部份由鄭朝陽醫師主講咬合關節失調症(TMD)。TMD主要症狀包含緊咬牙根或磨牙習慣,不知原因頭痛,頸痛,緊張時就咬牙,磨牙,牙齒對冷熱敏感。咬起來酸軟無力,牙齒以及填補的銀粉是否常無故裂掉,上下牙齒對不起來,咬東西困難,張開嘴時耳前方咬合關節有像開汽水罐的「波波」聲,開嘴吃東西或打呵欠,生病,車禍傷及頸部額部及身體有其他關節炎等症狀。造成這些症狀的主因有車禍、跌倒、打架等急性傷害。咬手指甲、咬?筆,嚼口香糖及睡覺時磨牙等慢性傷害,及齒列不整,缺牙未補,不適假牙等咬合不正病因。要發掘病因要靠周詳病情病諮詢及臨床檢查,治療方法則因病而異。如果咬合不好,通過矯正齒列可以改進,缺了牙就應趁早補起來。不適當的假牙要重做。如果是意外傷害,早期運用藥物,物理治療大多可以治療。如果是咬牙或其他壞習慣,則一方面要由心理醫師來輔導如何去面對緊張生活,安排消除緊張的方法。一方面則需由牙醫師做一個咬合板,定時放於上下牙之間以避免或減輕對咬合關節的傷害。進一步藉以訓練下巴回復正常運動,消除肌肉痙攣現象,使疼痛消失。 此次座談會非常實用,鄉親們若錯過演講也歡迎向醫師們詢問你們的牙齒保健問題。同時記住下次來參加生活座談會,您就會有很多有用的訊息及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