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與中文之比較(八)台文特殊用字
陳瑞祥
台文特殊用字於2021年2月在《聖地牙哥鄉訊》裡「台文與中文之比較」曾經介紹,如今再作說明。
台文精準、簡單、明確,用一個字來表達情況或意象,一個字就成一個腦海中的圖象(意象)。例如,「拍」(phah4)通常是指手掌打擊任何東西,「巴」(pa/pann)是指用手掌打頭部或臉部,「搧」(sian3)是指用手掌打臉部,「tainn
」用手掌輕打頭部。又如「搦」(lak8)以手掌握物品,「握有、掌握」《教育部台語常用詞辭典》,「㨑」(tsang)以手掌抓物,特指抓住頭髮、衣服或大件物品,如一捆木柴,「以五手指抓物」《閩南語考釋續集P.236
》,「捎」(sa)隨意抓取《盧廣誠實用台語詞典》,也有抓住;逮捕之意,「撏」,(jim5/lim5)以手掌伸進袋子抓物,中文意:掏。本文於2021年2月在《聖地牙哥鄉訊》裡「台文與中文之比較」曾經介紹,如今再作說明與補充。
A)中文與台文同義(中文推行白話之後很少使用)
台文 |
中文 |
台文 |
中文 |
荏(lam 2) |
柔弱 |
鉸(ka) |
剪 |
僆仔(nua-a) |
未生蛋的雞 |
臊(tsho) |
腥臊 |
掖(iap) |
暗藏 |
暢(thiong3) |
痛快或爽快 |
斡(uat4) |
旋轉 |
|
|
“荏”:形容人的身體虛弱,沒有元氣。《台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僆”:台文特指「還未生蛋的母雞」,《爾雅.釋畜》:「未成雞,僆。」晉.郭璞.注:「江東呼雞少者曰僆。」
“掖”:「黛玉點點頭兒,掖在䄂裡。」《紅樓夢•第九七回》,「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唐詩•春宿左省》。
“斡”:台文:九彎十八斡,中文:九彎十八拐。
“鉸”:「動詞,用剪刀剪東西。」《萌典》,「一面左手打開頭髮,右手拿起便鉸。」《三國演義•第四六回》。
“臊”:「説文:臊,豕膏(脂)臭也。廣韻下平聲六豪:臊,腥臊。⋯臊和腥意義相當。國語説腥,閩南語説臊(tsho ),多指海產類。」《閩南語考釋續集P.299》
“暢”:台語有痛快之意及快樂雀躍的樣子;「卓以金甲錦袍賜布,暢飲而散。」《三國演義•第三回》。
B)中文有這個字,台文有其他意思
台文 |
中文 |
台文 |
中文 |
展(tian2) |
誇耀 |
趖(so5) |
遊蕩,爬行 |
栖(hioh4) |
棲息 |
䖙 (the) |
身體半躺半臥 |
揭(抾khioh4) |
撿拾 |
|
|
“展”:台文有展開、展示,外還有「誇耀」之意
“栖“:1. 禽鳥宿於巢,2. 居住、停留。(英perch)《萌典》,「閑鷺栖常早,秋花落更遲。」《唐詩•谷口書齋寄楊補》。
“揭”(抾):台文意思1. 用手撿起地上之物,2. 用手整理散亂之物。中文意思1.高舉,2.掀開,拉開。「閩南語謂從地上撿起任何物品為『揭』⋯。屋裡的物品亂放一團糟,動手整理使有次序而悅目,亦叫作『揭』。」,《閩南語考釋續集P.235》。
“趖”:1.蛇、蟲類爬行的動作,2.形容動作緩慢、遲鈍。3.閒蕩、遊蕩。《教育部台語常用詞辭典》
“䖙”:台文:意半躺半臥,也可指小憇。《北宋丁度集韻》:『䖙,臥也。』這個字,國語在文字與說話上己全不使用,唯有閩南語非但保存,而且口語常講。」《閩南語考釋續集》
P.262。例如:「䖙椅」。
C)台文有字,找不到漢字
台文(代替字) |
中文 |
煡(khit8) |
X |
雞鵤(ke/kue-kak8) |
X |
澩(hak8) |
X |
吮(tshng2) |
X |
“煡”:意思為各種粉摻水加熱攪拌使其黏稠有彈性,例如做蘿蔔糕或麻糬,把米漿加熱攪拌直到黏稠有彈性。
“鵤”:意思為未成熟公雞
“澩”:台語「大澩((tai7- hak8)」是「大糞坑」的意思,與「大學(tai7- hak8)」同音。
“吮”:用嘴巴和舌頭留下肉,並剔除骨頭,例如,吮魚頭、吮排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