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23 年 1 月

追思陳坤木教授
許瑞蘭

她 (余洵洵女士)
嬌小玲瓏,活力充沛,笑容可掬,和藹可親。

聖地牙哥台灣中心週三的長輩會,在廚房一定看得到她。切菜、煮飯、洗碗,馬不停蹄,午餐後大夥兒吃飽喝足趕去唱歌、跳舞、打牌,她仍忙著擦飯桌,收拾殘局,然後帶三十條抹布(自己買的)回家中洗清、烘乾、折齊。她是長輩會會長,每月第一週六下午為癌症病童縫紉溫暖的愛心毯子社區服務的召集人,臺灣中心落成剪綵典禮儀式歡迎接待來賓reception 的各樣美食甜點是她招兵買馬的創意,募款餐會,生活座談會後的點心的主厨,北美洲臺灣婦女會聖地牙哥分會忠實支持者,她是光,照亮周遭。

她生長在鶯歌、樹林區附近的山仔腳庄,光復後改稱「山佳」。母親是童養媳,婆婆很疼,但婆婆早世,公公再婚,母親被後母當下女。父親去日本慶應大學求學時,大姑和母親 (未婚前)去九州念助產士,畢業前二個月,被公公叫回來台灣結婚。還沒拿到助產士執照,母親非常不樂,但她技術好,總是幫助大姑的診所接生。

1945年中,戰爭最危險時,父親租兩條船由台灣運糖到香港,坐第一條先開帆的大船,但是當第二條小船抵達目的地,第一條大船音訊杳然,父親成為失蹤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和美國是敵國,臺灣在日本統治下。

四年後,朋友告訴母親,小船船長看到美軍軍機投下炸彈,立即躲到附近的小島嶼,等防空警報過,美軍軍機飛走後,海面上父親坐的大船已經無蹤影 (美軍炸彈擊斃?!) 。朋友保密,因怕年輕守寡的母親傷心,他們鼓勵母親堅強。

她六歳失去父親,妺妹小六歲,1945年光復後才出生,沒見過父親。感謝聰慧堅忍的母親,勇敢面對人生,獨自扶養她及小妹。1949年國民政府推出「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之際,她母親有遠見,先買了建材,在靠馬路的地,蓋了自家的房屋。

鄉下的山仔腳村沒有中學,阿姑在日本時代念靜修女中(Blessed Imelda’s School)- 天主教會1916年創立的第一所女校,她和阿姑的老師、朋友經常玩在一起,順理成章,以為自己也會念靜修女中,當時樹林中學最近,但是母親反對男女同校。想不起為何,她金榜题名台北第二女中(1897年創立,日據時的台北第三高女,現在的中山女高),她的嬸嬸、姑姑是校友學姐。

初三時,覺得台北城裡的同學功課較好,數學難不倒她,可以請教公司的會計。但國文和其他功課,雖然及格,但無法突破。阿公疼愛孫女,阿公的姻親介紹了一個朋友來當家敎。這個男孩聰明純樸,他下課後每週兩次,從板橋搭火車趕到山仔腳庄,當時山仔腳庄火車站是用來運輸煤礦,火車進站時,他就從月台的另外一邊跳下車,跑到她家。媽媽喜歡這神采奕奕的家敎男孩,一見鍾情,害她沒有機會交其他男朋友。1962年,這個男孩29歲,哈佛應用物理電機博士,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教授,應邀到臺灣交通大學當訪問教授。返台前,他在Michigan 移民局幫她辦好移民手續,回台结婚後,飛回美國。感謝當時仍單身的林茂修教授在Michigan 機場接機,歡迎蜜月新婚夫婦。

她也想讀研究所,他説念書很苦,等兩年後再説。他大她六歲,親友給壓力,孝順的他想早日實現父親「抱孫夢」,不久她就生了Maggie。母親拿著探親護照飛來幫她「做月子」半年,他們專程帶母親去見識紐約,世界第一大都市。母親回台時,在台灣的妹妹很生氣責怪她,「媽媽看起來很老,因妳沒幫媽媽染髪」,她說「媽媽不想染」。

新嫁娘偶會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鼻酸。良人博愛,愛屋及烏,他們的家是留學生的家。每週都有大批的留學生來家吃喝玩樂,良人不知家裡是否有錢買菜,是否有錢買乒乓球桌、球拍、及多種運動器材。他邀請學生來過端午節吃棕子,雖然婚前看媽媽包過棕子,如何準備棕內的材料卻一竅不通。緊急到處拜師,謝謝母親由台寄來「傅培梅食譜」。念實踐家專 (美稱新娘學校)時,深受師長疼愛,有位男老師是有名觀光飯店的大厨,親自到她台北的家,幫她及幾位出國的朋友開一速成班惡補,用半成品的菜色在一天內辧一桌風光的宴客大餐。阿公的股份有限公司煤礦大生產時,母親會請總鋪師辦桌宴客。每次總鋪師煮菜時她都在旁跑腿,近水樓台、耳濡目染,聰明伶俐的她也摸著了煮大鍋菜飯的訣竅。

有一年美國中西部台灣人夏令會在 Lansing 主辧,她和工作人員在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厨房做菜,或是做的太好吃了,吃的人超多,應接不暇,供不應求,最後辛苦一天的工作人員一口也沒嚐到,忠心耿耿,自掏腰包,買了肯德基炸雞。

娘家的媽媽及婆家的公公很早就移民來美,同住一屋,她生了兩男兩女,幫女兒及兩個韓國媳婦做月子,菜色比月子中心更健康營養可口,六個孫子都是她親自帶大,兩個外孫都獲得聖地牙哥臺灣同鄉會獎學金。

2005年,二媳婦打電話報喜,兩個禮拜後,她夫妻倆就把 Michigan 老家交給大女兒 (Maggie) 夫婦,搬來聖地牙哥和小兒子夫婦同住。住 Michigan、San Diego 都是三代同堂,不同的是,現在她是阿嬤,不是媳婦。

平凡中的不平凡,她扮演的角色,賢妻良母和帶領很多人才團隊,來服務大家,歸功於良好的教養、熱忱、勤快、理解、包容、愛心、智慧,沒有私心。

他 (陳坤木教授)
發明炸藥的化學家諾貝爾(1833-1896)遺囑中,頒發五大領域傑出貢獻奬,但「工程獎項榮譽勳章」是漏網之魚,否則他也許會為臺灣得諾貝爾獎。

日據時代建立的「台北州立台北工業學校」培訓了許多知名造福社會的人才。我想此工業教育制度為他打下堅實的基礎,訓練他腳踏實地、手腦並用。

他家境清貧,母親早逝,兩個哥哥是好學生,但中學一畢業即就職養家。他有好奇心,過人的能力、不屈不撓的決心,他的一生從不必花任何學費,1960年博士畢業後,他幫助二哥來美繼續受高等教育。他月薪到手,先寄回台灣。

他不會花言巧語,默默守護支持她,他要求不多,重感情,喜歡孩子,她30 歲就生了第四個,雖然教學繁忙,但孩子成長過程,他還是花不少時間陪伴小孩,兒女都很開心,四個小孩都有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全額獎學金。當她懷第二胎時,感到孤獨沮喪,向他要了一架鋼琴。當孩子長大時,她請了一位家教鋼琴老師,兩個女兒鋼琴彈得很好,但兒子沒有時間練習,因為他下班回家總是先和兩個兒子打球,她是一個網球迷,在當地舉辦的網球賽也得過獎。晚飯後,孩子們必須做學校家庭作業。

他做研究、作育英才之餘,幫助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台灣留學生在大學設立台灣學生會。Lansing 有近兩百名已在社會工作的台灣人士,他也是Lansing 台灣同鄉會創立人之一。他是學生的好朋友,忘年之交,沒有年紀輩份之隔閡!在大學,每天下午四、五點是他的 Tea Break,要和學生一起去打球,打玩球就回家吃飯,晚上七點再去上班做研究,所以晚上要吃宵夜,她睡前就把他的宵夜(晚餐/早餐)做好,所以早上起床他是吃午餐,吃完,中午12點才去大學上班。

有一系主任嫉妬他,竟然故意把課程排在早晨八時,明知那個時間,他在做甜蜜的夢,尚未起床。她不開心,他安慰她「早就準備好處理方式了」 。他有許多研究經費的合約,研究生的薪水來自他的研究經費。他請研究生幫忙代他在早晨八時去教書上課。早晨八時課程只有那一學期,之後系主任沒有再刁難他。他在學術界實力堅強,否則就被美國人欺負。

在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有一次,他接到了美國一家大公司的電話,告訴他,美國公司遇到日本公司的法律訴訟,原因出在他哈佛大學研究生時發表的一篇論文,美國這一家公司應用他的想法研發,但日本公司告美國公司濫用專利。學生時代不懂申請發明的專利。他研究生時論文的想法之後被日本/美國公司研發,應用在手機方面,財源滾滾。美國人問他花了多少時間研究設計?他的答案:「用了十多個小時,當時哈佛研究生的薪資大約 $?」。美國公司給了一點錢表示謝意 (也許是根據工作小時計費)。他很高興論文被應用,用那錢帶全家出去餐廳吃飯,知道情形的朋友説他儍,他的親戚是一名律師說,如果他為自己的專利權而戰,可能成為百萬富翁,他一笑置之。

早期臺灣留學生,看多新國民政府腐敗,對外省人多少有些心結,他也不例外。他促成許多好姻緣,台灣留學生中有父母反對兒女自由戀愛,與外省人通婚,但是他會勸説「嫁娶臺灣人,外省人就成為臺灣人了」。

他有San Diego Naval Base 的合約,每年都會出差來此開會兩三次,夫妻倆人同進同出,她訂機票,訂隔天早餐,他很喜歡San Diego 氣候環境,又有很多臺灣教授協會的朋友,例如和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林茂修教授重續前緣,倆人同是教授,臺灣同鄉會獎學金的評審委員,林茂修夫人張明淑(Michelle),擔任過台灣中心插花課老師,台灣同鄉會會長。大家都有愛心,為社區出錢出力。

他是第一屆聖地牙哥台大校友會會長,台美基金會/臺灣中心建堂後第一屆董事長,北美洲台灣壘球之父,《生活座談會》「理工科教授對研究基金的掙扎」的講員,San Diego 台灣同鄉會高爾夫球會會長,2014 Who's Who名人錄....他誠懇、謙虛、品德高尚、長就非凡,倍受尊重。

他喜歡各種運動,身體本來很硬朗。去年九月醫院回家後就沒力氣自己起床,「爸爸,您有四個小孩,怎麼可以去住養老院?」,兒女很貼心請了看護來家幫忙照顧,物理治療師和職能治療師每禮拜來家兩次訓練他,回家一個月就能自己用walker 走動,天氣好時可出門散步。今年九月,尚未退休的大女兒Maggie 和墨西哥女婿由Michigan 搬來聖地牙哥,在他家附近租了房子,方便常常來陪爸媽。去年慶祝六十周年鑚石婚,四個兒女,六個孫輩全都回家,請了攝影大師來家照了紀念照,每個人都穿著同樣的校服,他很欣慰每位心愛的都在身旁。

今年十月20 -22日,在紐約舉行北美洲台灣婦女會年中理事理事會及十一月二十三日台灣中心感恩節聚餐,他和兒子、媳婦很尊重體貼,都鼓勵她出門參加活動。照理看護的薪水(每小時US $33元)是包含幫患者煮3餐,但都是她自己煮他喜歡的臺灣菜,她忙時,就出去買他喜歡的Fish Filet。十二月初,他胃口不佳,因為Parkinson 手僵硬,她問他「要不要我餵您」?他微微一笑。他每天都自己刷牙,刮鬍子。

十二月8日晚上,他不舒服,小兒子George叫救護車送往 La Jolla 的UCSD 醫院,沒想到醫院説他COVID 陽性,要隔離,三天之後才譲她去看他。她覺得COVID是在醫院ER 被感染的,因為全家包括看護都健康沒症狀。

Maggie 工作需要回去Michigan 訓練新人一週,兩個城市飛來飛去,奔波勞累,週五她在Michigan也COVID確診,吃了五天藥,又要再隔離五天。心急如焚,換改機票,好不容易飛扺San Diego,一下飛機就直奔UCSD 醫院看爸爸。

第二天12月15日早上,小兒子接到醫院病危通知,全家趕去醫院,沒想到他走了。怎麼會那麼快呢?一直在等待大女兒見最後一面?貼心,捨不得心愛的親人照顧他的辛苦?他一向獨立、從不願意勞動別人,也許Parkinson 的病痛不便,打擊他的尊嚴?

2022年12月26日星期一早上,陽光普照,她、女兒 Maggie、 Kathy、兒子 Kenny、George和他們的配偶、六個孫子,及他的二哥、二哥的兒子、她的妹妹、妹夫,在Shelter Island,攜帶著他的骨灰上船,女兒親手製作了非常美麗的可溶性花圏,當船駛至最外端海域,全家向他道謝祈福、默禱告別,千言萬語難盡,萬般不捨、終須一別,目送他到蔚藍浩瀚海洋、大自然的懷抱,自由自在遨遊,台灣、美國、世界、太空、星星、月亮、銀河……。

他永遠活在心裡
他沒有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