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9 年 1 月

東管處導覽解說志工實習報告–三仙台
吳昭芳 2018-12-26

我在2018年9月至12月總共在三仙台跟隨資深志工實習帶隊1 次和獨自實習5次。收穫很多也對三仙台產生極大的好六感。

三仙台風景美麗且獨特、地形地質特殊且多樣、植物生態豐富且隨四季變化、步道平整且長度適中、有各種型態的海灘景色、亭臺設置處所和大小及數量都相當理想,是個觀光旅遊時安排半日遊的理想景點,但是如果要留跨中午時段就必須事先安排午餐。三仙台島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台灣寶島每天的第一道曙光總先灑落在三仙台,每年元旦有來自各地的民眾聚集在此迎接台灣本島第一道曙光並許下心願。

三仙台最著名的地標莫過於八拱橋。在八拱橋建成之前,從海岸往來三仙台都必須涉水。而因為羊會爬山卻不喜歡涉水,使得三仙台很適合放養羊群。阿美族原住民就把這地方叫做Pisirian(比西里岸),意思是「養羊的地方」。島上有三座巨大的岩峰,相傳八仙中的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等三位曾經到訪,因而得名。

從遊客中心走到最遠端的燈塔,全程來回約需2小時,但是走完全程的遊客並不多,而且越往遠處遊客越少。按照到訪人數的多寡大約可以分成四區:一、賣店至八拱橋頭。二、八拱橋。三、八拱橋遠端橋頭至步道盡頭。四、步道盡頭至燈塔。

如果有從休息區或遊客中心開始帶起而願意走全程的遊客,應該在出發前再次提醒他們全程來回需要兩小時,也一定要請他們準備飲用水,否則過橋之後的路程會很辛苦,這兩點提醒在夏天特別重要。

第一區:賣店至八拱橋頭。這一區的訪客最多。從賣店下來通過一段寬廣的步道和台階,旁邊有白水木、台東漆、月桃、文殊蘭、林投、等等,下去之後就可以在右前方看到八拱橋的全景,多數遊客會在這裡拍照。之後,有些遊客會往左邊的觀海亭走去,停留一陣或拍完照之後,多半會回頭往右邊的礫石灘走過去,體會一下現代人難得有的經驗,也就是腳踩過鋪著圓滾滾石頭的海灘的奇妙感覺。也有些人選擇走步道,順道拜訪一下路邊的觀海亭,這亭子離海非常近,很適合坐下來聽聽浪濤的拍擊聲,很有療癒效果。亭子這一帶在颱風天會有瘋狗浪打上來,要特別留意氣象,並適時向遊客中心的職員報告。

左右兩條路都會來到八拱橋的橋頭會合。由於拱橋看起來很高,自己覺得體力不好的人就會放棄上橋,然後會繞到橋下戲水或往回沿著海邊走。從礫石灘來的可能會從步道回去,從步道來的可能會從礫石灘回去,看不同的景色和體會不同的氛圍。

在這一區流連的遊客主要都是在體會灘岸、拱橋、和海灣的風景和拍照,遊客多半都不希望旁人來打擾,但是偶而會有要求幫忙拍照的。雖然這一區是解說火山噴發形成安山岩、凝灰岩、和集塊岩的最佳場所。但是除非是從休息區或遊客中心一路帶過來的遊客,臨時要在這裡做解說是很不容易找到聽眾的,雖然這裡是遊客最多的地點。有些遊客也會往比西里岸部落的方向漫步走沙灘,體會不同的風情。

第二區:八拱橋。上了拱橋可以邊走邊進行以下的解說:
1、提到橋拱數目有八個,呼應八仙過海的故事。
2、走到第一拱的最高點時可以提一下說橋頭到橋拱起點有30階,上到拱頂有15階。我們已經爬到四樓的高度了,這會讓遊客很有成就感,也不再覺得累,後續的解說會比較注意聽。
3、當初建造成拱型是為了保護三仙台島上的生態而設計成連續八個拱橋,讓車輛過不去也能嚇阻部分人走過去的意願,這在建造這橋的年代(1987年)是個很先進的環境生態保護觀念。
4、在第四、第五、第六拱的最高處雖然海風很大卻是在橋上欣賞風景和拍照的最佳地點,可以稍作停留讓遊客喘口氣,並指出往前可以看到三個岩峰,往右後可以看到連續到成功的美麗礁石灘和沙灘,往左後近處可以看到礁石灘,遠處可以看到往比西里岸部落的美麗海灣和沙灘,往後可以看到拱橋的前段和礫石灘以及遠處的海岸山脈,往下可以看到海浪衝擊橋下的礁石和兩邊海浪都是往橋下湧去而在橋下對撞的奇景。這個奇景如果沒有人指出,一般人都不會注意到,但是一經指出,所有人都會很驚奇且忍不住仔細多看幾眼,因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區:八拱橋遠端橋頭至步道盡頭。這一區都是在步道上行走也是介紹島上植物的路段,步道分兩段,中間有一個可以休息的涼亭。兩段路上都可以看到草海桐、月桃、林投、台灣海藻,在春天也可以看到台灣百合,其他季節百合會在草坪下面的泥土中休養,請遊客四、五月花季的時候再來看。有時候可以看到鳥類在樹梢飛過。由於這一區的步道除了中途的涼亭之外幾乎完全沒有遮蔭,夏天走起來會很熱,這時如果沒有帶飲用水就會很辛苦了。

過了涼亭之後,步道分兩邊繞過第一個岩峰,左邊的步道比較短,靠岩峰的山坡上春天會有野百合,其餘的植物大都跟前一段路看到的類似。應該建議遊客走右邊的步道。一出涼亭,右邊就有一棵相當大的台灣海藻可以做近距離的觀察樹幹和樹葉,季節對的話還可以看到花或果實。左邊有一大叢月桃,再走幾步,左邊可以用手觸摸岩峰基部的火山集塊岩,體會一下雖然集塊岩看起來鬆鬆的,結構卻比水泥還結實,襄嵌在裡面的安山石根本拔不出來。同時也體會到整個岩峰原本就是一大塊火山集塊岩,岩石上也散布著大大小小的海蝕凹壁。再走十幾公尺,可以往第二個岩峰右面斜坡接近最高點的地方看到小小的紅色物體,那就是目的地:燈塔,讓遊客對此行目標有點概念,早點決定是否要攻頂。再往前二十幾公尺就會跟從左邊繞過來的步道銜接。此後沿著步道往第二岩峰前進就會走到步道盡頭。

第四區:步道盡頭至燈塔。從步道盡頭往左的路已損壞,目前只能往右走,右轉離開步道可銜接二十幾公尺長、通往海邊的窄步道,步道起點兩邊剛好各有一個大石,一個是珊瑚礁、一個是火山集塊岩,可以讓遊客很容易的對照做出區分,獲得一個小小的成就感。
走上銜接著窄步道盡頭的平地,迎面的石壁上有一條斜往左上的斷層裂縫,裂縫右邊往下連著一個窄三角形的海蝕洞,如果在洞前蹲下來透過洞孔往海裡看去,可以看到一個很生動迷人的小小海景。之後往左前行跨過一塊像矮牆的岩石,順著依稀可以辨認的原有便道,穿過一個沙灘再攀上一塊平坦的岩石,約十來公尺處就可以發現幾條斷層線和交錯的共軛線。沿著左邊舊便道繞行岩峰基部就會看到合歡洞和燈塔的指標。

順著指標指示往左有不太容易攀爬的台階可以上到合歡洞南洞口,洞的頂部相當高,不用擔心會撞到頭,洞的長度約60公尺,洞內沒有照明設備但是有欄杆導引路徑,這時可以讓遊客打開手機的手電筒,但是請他們只照射地面,以免照到對面來的遊客的眼睛。中途有一個彎,過了就可以看到遠端洞口的亮光。

合歡洞本身就是一個斷層,北洞口右後方就是細細高高的仙劍峽,是另一條斷層。洞口下方可以回頭觀察斷層形成的斜面。往前可觀察到合歡洞斷層一直延伸入海。再往前就是島的北岸,由於是近距離聽著海浪一波波撞擊礁石的聲音,同時看著藍色的海水搭配白色的浪花在黑色的礁石之間翻滾流動,一般人都會覺得風景很壯麗。合歡洞和仙劍峽是火山集塊岩斷層所形成的天然奇景,名稱卻是漢人根據與三仙台相關的故事而命名的。回頭走出合歡洞時多半的遊客都會注意到山壁上有一大片白色牆面,很像有人刷過油漆一樣,其實那是海水中的鈣質滲入岩石裂縫之後的結晶,而鈣質可能是岩石上的珊瑚礁被海水溶解而來。

一路下來回到指標處,再繼續往燈塔的方向走,沿路散佈著海蝕溝、壺穴、海蝕柱、海蝕凹壁等海蝕景觀。而海蝕溝裡藍得像水晶的浪潮在溝裡迴盪翻滾的氣勢和聲響更是雄壯威武。海蝕溝的頂端靠近步道的地方常常可以發現死去的招潮蟹殼,深粉紅色的殼還神氣活現的緊抓著岩石,那個神態讓我禁不住聯想到清朝末年戊戌政變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的絕命詩「我今橫刀向天笑」的視死如歸的壯烈。

接下來就是整個行程最後也是最嚴酷的爬石階上去燈塔的一段,這段石階步道當然有著潛在的危險性,但是只要專心注意腳下,再輕握路邊纜繩,一步一步踏穩就可以輕鬆上到燈塔,這時往下看到的四周美麗風景會讓你忘掉來時路上的種種辛勞而覺得非常值得這一趟健行旅程。

三仙台風景美不勝收,值得一來再來,尤其是最後往燈塔攻頂的這一段。但是走這一段必需要有足夠勝任的體能。島上的涼亭是招募攻頂勇士的最佳地點,因為會走到這個涼亭的遊客體能大都合格,而且很容易被說動去探訪合歡洞和燈塔。

三仙台風景區美中不足的有三點:一是海風很大,而且夏天當颱風過境時會出現危險的瘋狗浪打到岸上。二是樹叢裡可能有會叮人的土蜂。三是除了成功農會店面可以買到泡麵之外,這裡並沒有提供餐飲的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