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18 年 1 月 | |
談「意念」(十) 意識是什麼? 「意念」的產生不外於「意識」。談「意念」也就不能不再談一下人的「意識」。(在第五節主題為什麼主宰著「意念」 ? 我們有那些「意念」?我們曾提過第七識及第八識。)但是「意識」在科學、生物學、心理學,甚至於哲學和一直是個很困難的題目。專家們也一直沒有辦法完整解釋到底「意識」是什麼,更不要說「意識」是如何結合「我」和「身體」為一體,乃至於區隔「自我」與「他人」,「自我」與「外在世界」。但是經過近三十年來各種領域的專家及fMRI(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的發展,包括神經學家、精神學家、電子工程師,甚至於哲學家等等協同研究,一直到最近幾年才慢慢找出了答案,有了初步的結論。然而得到的答案很有趣,所謂的「意識」,我們所見、所聞、所認識的客體,其實都只是感覺神經經由腦整合所給人們最佳的臆測(the best guess),這些認知或意識事實上也不過是一些幻象(hallucination)。而且有一很反諷的答案,我們所謂的真實(reality)卻只是我們大家都同意所見的幻象是真實而成立的1。所謂「萬法唯識造」(世間萬物不外是人的意識所形成的)是有道理的。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人類居然能靠以幻象為本質的真實竟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人類竟然能探索那遙不可及外太空的刑求!「意識」是如何形成是一很深入的課題,姑且討論到此。讓我們回過頭來繼續討論我們的主題「意念」。 經過前面探討,我們了解「意念」的源頭,也認識種種「意念」的衍生物或副產品–煩惱,而這些認知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也能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意念。接著我們也應該談談要如何才能控制甚至更進一步能主宰「意念」,做一個真正快樂沒有煩惱的人。 「如理作意」 談控制就得要先有標準品,進而才能有「指導原則」Guidelines,乃至於「標準作業程序」S.O.P.。就如合成藥物先要有一個標準品,有了標準品我們才能比較每次生產的新產品是否達到標準品的測試標準。有了標準品才能訂定「標準作業程序」。但是人不是機器,完全「理性」的人更是稀有。若要要求人能以如機器般的依照S.O.P. 的程序起心動念根本是不可能,尤其是以「意念」的「隨機」(random)及連續不停(continuous) 的性質。 一個人想要停止意念是不容易的,有人形容人無法專心的時候,心像猿猴一樣是跳動不停的,意念如奔馳的馬,所謂「心猿意馬」。人要能專心才能將心定下來,但是若心裏有事煩惱、擔心、悲傷或欣喜的時候,心就又沒有辦法定下來。所以要停止意念的升起,就先必須要能將所煩惱、擔心、悲傷或欣喜的事放下。而能放下煩惱、擔心、悲傷或欣喜就是靠個人的智慧。智慧不同於世智辯聰。以刀槍為例:能熟練用刀槍是靠世智辯聰,但何時該用刀槍靠的是智慧,甚至於能不用刀槍而驅敵、降敵。既然「意念」無法用壓抑來止息,但卻可以用思維導引或前所說的「指導原則」來降伏或導向。正確的「指導原則」進而也可以幫助我們智慧成長。 有謂:凡事宜「正本清源」,這是說任何事都應該把所發生事情的最原始的背景和緣由弄清楚,才能找出徵兆把事情釐清。要訓練讓人有正確的意念也應該如此。有個詞「如理作意」源自巴利文的”yoniśo manasikāraḥ”可以是我們的起心動念最佳的S.O.P.。yoni 原為胎兒、子宫的意思,而有衍生為根源的意思;yoniśo則有從…而來,從根源的意思。再者,yoniśo也是副詞,則是根源地、根本地、真地、如理地等的意思。在梵文是”yoniśaś-ca manasikariṣyanti”。 “yoniśas”則是fundamentally, thoroughly,根本地、原始地、主要地、徹頭徹尾地,詳盡地的意思。「如理作意」一詞內「作意」的意義與一般隨興、非自主性於心中產生的「意念」不同,「作意」是集中注意力主動去運作心識。所以「如理作意」是說「凡事依究竟的原理去起意、去動腦筋」的意思。 而什麼是「究竟的原理」?依巴利文的yoni「根源」,它的意思是指所有的事物或客體都是在適當的時間由不同的主因子與次因子、次次因子等組合而成,也因時間及外在因素及因子的變化而衍生另一個客體。就是這個「究竟的原理」。因此所有的意念都應該依循這個準則來興起。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產生是不可能無中生有的,一定有它發生或產生的條件及前因後果。正如質能不變或動者恆動、靜者恆靜。一個東西靜止的東西會動起來一定有外力或內在的質變造成。地球上一塊靜止在大自然的巨石產生裂紋也必然是風化加上內部含有不同的質料。根據以「究竟的原理」為Guideline,為指導原則的「如理作意」就能分析事理的前因後果,因此能客觀看待自己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更能看透事理的真相。能客觀地看待人事變化,自然也因此容易了解人生的不完美性。 我們的一生事實上是活在層層的鳥籠內,人的意念能決定鳥籠的大小及多少。是否能飛出鳥籠做個真正自由人也決定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固然不知道自己生活受限於鳥籠之內而自得其樂也是一種無知的幸福。可悲的是人們常常自己一直不斷地製造大大小小的鳥籠把自己關起來而不自知。然而最可悲的莫過於竭盡力氣逃脫一種鳥籠而又自陷於另一個鳥籠而不自知。而「反省」,能時時觀察自己腦中跳出的「念頭」是想要了解,進而能控制自己「念頭」的不二法門。(終)
1 https://www.ted.com/talks/anil_seth_how_your_brain_hallucinates_your_conscious_reality?utm_campaign=social&utm_medium=referral&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content=talk&utm_term=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