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7 年 1 月

談二十四節氣
唐望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我想能夠把二十四個不同的節氣,全數念出來的朋友不多,大多數只知道清明時節雨紛紛,當天要掃墓,或是冬至當天冷颼颼,當晚要吃湯圓。至於其它的節氣,只好翻農民曆了。

其實「二十四節氣」是古代居住在黃河流域一帶的漢人,經由長年累月對太陽桿影的觀察及量測,所歸納出來的一套氣候預測的系統,來作為日常生活及農務作息的規範。數千年前的古代中國,以農立國,居民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照及雨水是農事作業收成的兩大要素,缺一不可。而當時沒有收音機可聽,沒有電視可看,報紙或網路當然沒有,更惶論農會的建議和指導,因此耕種作業的時程次序,只能按表(曆法)操課。

自黃帝以降,在商朝時就知道,每天的太陽桿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日正當中時的桿影,在當天是最短的時候,日照最強,但是這時日照的強度,每天都會變。一年當中,桿影最短的那天,也就是日照最強的那天,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太陽距離我們最靠近的一天,把那天當作夏至,夏至的意思,就是夏天已經到了。然後兩個連續夏至中間的那天,就叫冬至。夏至時,晝最長夜最短,冬至則反之。夏冬兩至之間,又可再定義出春分和秋分兩個節氣,春秋分時,晝夜等長。如此以來,一年四季 - 春耕/夏作/秋收/冬藏,區隔分明。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在呂氏春秋的「十二月紀」中,已列舉出八個節氣的名稱: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在這裡立春的意思,是指春天從這天開始,立夏、立秋、立冬亦然。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的概念及名稱才逐漸成型。漢武帝元封七年(西元前104年)前後,下詔命太史令司馬遷等人議造漢曆,司馬遷接旨後,組成一隻精英團隊,共同制定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統一的曆法 - 「太初曆」。漢武帝閱後龍心大悅,立刻將它交付實施,同時將他的年號,元封七年改正為太初元年,以示對它的重視。

太初曆規定一年有365.2502日,一月有29.53086日。它還有多項沿用至今的創舉,包括:(1)開始採用對農業畜牧有極大幫助的二十四個節氣,作為參考規範,(2)使用加差法,而非減差法,來調整歷法中的不規則性,(3)採行「以無中氣月置閏」的制度,將農曆中「有節無氣」的那個月,訂為閏月,每十九年會有七個閏月,(4)將正月初一,訂為歲首新年。至於它的精確度,議造漢曆團隊之一的落下閎曾預測:「日後八百歲,此曆差一日,當有聖人定之。」事後證明他所言不虛。

「二十四節氣」的訂定,係將與黃道共面地球繞太陽的軌道,依黃道經度均勻地分隔出24個點,叫節氣點,節氣點發生的那天,叫節氣。「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從小寒開始算起的話,分別是: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而一年有12個排列為奇數的「節」和12個排列為偶數的「氣」,一一交錯。譬如小寒、立春、驚蟄等為「節」,而大寒、雨水、春分等為「氣」。每個月都有一個節和一個氣,而節在前氣在後。譬如每年一月有兩個節氣:小寒和大寒,二月則有立春和雨水。任何兩個相鄰的節氣在黃道經度上,都相差十五度。

假如把二十四節氣,平均分佈在一年之中,那麼相鄰的兩個個節氣就會約有15.21天的差別。而實際的差別,在小暑時最長,相隔約15.7天,在大寒時最短,相隔約14.7天。用陽曆來看,每年上半年時,大約發生在每月的5日和20日,而在下半年,則大約發生在每月的7日和22日,差別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二月大都只有28天,使得上半年大都只有181天,而下半年有184天。

「二十四節氣」依其名稱來看,可區分成以下數類:(1)反映季節變遷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氣又稱「八位」,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又叫「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2)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3)反映天氣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4)反映氣候的有驚蟄、清明兩個節氣,(5)反映農作的有小滿、芒種兩個節氣。

這其中,「八位」及大小寒暑雪,立意均非常清楚,其它則略述如下:
雨水: 開始降雨
驚蟄: 春雷乍動,驚醒蟄伏在冬眠中的動物
清明: 天氣清爽明朗
穀雨: 雨生百穀
小滿: 夏作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 麥類有芒作物成熟
處暑: 處是終止,暑天結束
白露: 露凝而白
寒露: 露寒將要結冰
霜降: 開始結霜
「二十四節氣歌」是一首流傳已久的名謠,很多朋友都能朗朗上口。它的歌詞,只有四句,每句把六個節氣的一個字合起來。它的歌詞是: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只要你會唱這首歌,或是記得它的歌詞的話,有那二十四個節氣的問題,就難不倒你了。

另外還有「二十四節令歌」,也很有意思。請聽:

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瀝皮乾;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
芒種五月節,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秋分無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進臘月,大寒又一年。

謹依香港天文台,在網路上公佈的資料,將2017年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時間資料列表如下 :

2017年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時間資料

節氣
黃道經度
日期
時間
小寒
285
1月  5日
11:56
大寒
300
1月 20日
05:24
立春
315
2 月  3日
23:34
雨水
330
2月 18日
19:31
驚蟄
345
3月  5日
17:33
春分
0
3月 20日
18:29
清明
15
4月 4日
22:17
穀雨 30 4月 20日 05:27
立夏 45 5月  5日 15:31
小滿 60 5月 21日 04:31
芒種 75 6月  5日 19:37
夏至 90 6月 21 日 12:24
小暑 105 7月  7日 05:51
大暑 120 7月  22日 23:15
立秋 135 8月   7日 15:40
處暑 150 8月  23日 06:20
白露 165 9月   7日 18:39
秋分 180 9月  23日 04:02
寒露 195 10月   8日 10:22
霜降 210 10月  23日 13:27
立冬 225 11月   7日 13:38
小雪 240 11月  22日 11:05
大雪 255 12月   7日 06:33
冬至 270 12月  22日 00:28


這二十四節氣,係依照數千年前,黃河流域一帶的風土人情而制定,若移到其它地方,有不同的天氣形態,就不完全適用。譬如在六到八月之間,台灣常有颱風,加上台灣不種大麥,或許可將「芒種」這個節氣,改名為「颱近」來表示颱風快來了。

同時在美國,也有一個類似中國節氣的日子,那就是每年2月2日的「土撥鼠日」,這天和中國節氣的「立春」只差一兩天。據說在賓夕凡尼亞州的土撥鼠,在冬眠快結束時,會從地洞中探出頭來。如果它看到自己的影子,它就會再縮回洞中,因為陽光普照,表示冬天還沒有過去,可以繼續睡它的大頭覺。如果看不到自己影子的話,那就表示白雲遮日,春天已經到了,可以開始一年的活動了。這種預測氣候的方式,準確度超過50%,但是難免會有錯誤。2013年的那隻土撥鼠,因為預測失算,被俄亥俄州的檢察官,向賓州的法院要求,將那隻土撥鼠引渡到俄州,並以「散播影響大眾生活作息的謠言」的罪名,求處死刑。看來住在賓州的土撥鼠輩們,趕快搬離賓州,然後Go West,遷到加州來吧!

【本文將轉載於世界日報的世界週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