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2 年 1 月

11月份文化歷史特別講座及讀書會報告
題目:開創後ECFA時代台灣經濟新局的機會與挑戰
主講:董澤平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獲選為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來美,現於UCSD進行加州的文化創意和娛樂產業的研究)

台灣地屬海島型經濟國家,在這個位居西太平洋與台灣海峽之間坐擁三萬六千平方公里與兩千三百萬人的撮爾小島,既缺乏天然資源亦無龐大的內需市場,舉國上下六十年來能創下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所端賴的即是產業發展與世界經濟接軌以及企業版圖不斷地向國際市場耕耘與擴張。然而,自西元2000以降,台灣經濟發展模式與典範,隨著國民所得提升與歷經產業升級調整陣痛期階段,正面臨前有美日歐等先進國家,以知識經濟拉大領先差距,後有金磚四國與東南亞等後進國家,循台灣出口加工模式汲汲追趕之前後夾擠的窘境;同時,在全球興起的大小區域經濟體或自由貿易區(FTA)合縱連橫之趨勢下,五大洲紛紛樹立起各式新興的國際貿易障礙與市場壁壘,在在都使得台灣經濟發展之優勢與利基受到了空前嚴峻的挑戰

緣此,自2010年6月29日,台灣與中國簽訂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之後,台灣進入了所謂的後ECFA時代,無論在國際經濟與國際政治上均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契機;由於海峽兩岸關係的和解之勢與深諳中國大陸企業經營之道的台灣自此掌握了敲開了龐大中國內需市場大門之鑰,使後ECFA時代台灣的國際經濟地位霎時間水漲船高,形成舉世矚目的焦點,也因此先後與新加坡和紐西蘭等國洽簽經濟合作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ECA),重啟FTA談判之路;並且能與日本在2011年9月簽屬「投資保障協議」後繼續洽簽「開放天空協定」,這些國際合作的突圍之舉,在在都使得台灣經濟在連年遭逢國際市場困頓停滯的漫長黑夜之際,露出了一線曙光。

然而,簽訂ECFA並不是意味著能坐享童話故事裡的美滿結局,從此高枕無憂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其意義僅只是代表台灣經濟破冰之旅的另一漫長旅程開始。後ECFA時代台灣雖掌握著千載難逢的契機,使台灣站在國際經濟戰略的制高點上,但在國際政經局勢詭譎多變的今日,若無法善用此一優勢,藉以制定前瞻的國家經濟發展中長期戰略和配合嚴密完整的相關執行政策,勢將面臨著國際競爭環伺挑戰四起與此一良機稍縱即逝的窘迫性。

首先,由東南亞十國組成的「東南亞國家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簡稱「東協」, 所倡導的ASEAN自由貿易區,在中國加入後形成所謂的「ASEAN+1」「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並且在2010年起至2015年間將陸續加入日、韓、紐、澳、印等國,形成所謂的「ASEAN+3」「東亞自貿區」和「ASEAN+6」「東亞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大型自由貿易區域。因東協10國是台灣在中國大陸的主要競爭者,目前東亞地區還沒有簽訂東亞區域內自由貿易協定的只剩朝鮮和台灣,台灣若無法有效因應東亞此一情勢變化,加上韓國和日本與中國大陸即將在2012年以前完成三國FTA簽定,屆時台灣除面臨在東亞地區被邊緣化之危機外,經濟情勢發展亦將十分險惡。

再則是過去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舉國同舟共濟上下一心,反而經此淬鍊後大有浴火重生之勢,無論在高新科技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等新經濟發展上,都有令人亮眼的表現。尤其自從韓國與歐盟和美國先後簽訂的FTA陸續於2011年7月和2012年起生效,使韓國成為舉世唯一同時和兩大經濟體簽訂FTA的國家,將大幅提升韓國在國際舞台的地位。同時間,中國與韓國FTA談判的「共同研究」已於2010年底完成,雙方跨入實質討論階段,雖然中韓雙方對FTA協定都有敏感議題,但是預期美韓FTA生效後,將會加速中韓洽商進度;屆時,若「中韓FTA」生效,則將對高度同質性競爭的台灣外銷產業帶來更全面性的「貿易移轉」威脅與打擊。而針對美韓FTA,日本《讀賣新聞》也於2011年10月14日發表看法,認為:美韓FTA對日本造成威脅,日本企業界促請政府盡快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而日本經濟產業省在估算TPP時表示,倘若日本不加入TPP,也不與歐盟、中國大陸簽署FTA,而南韓和美國、歐盟、中國大陸簽署FTA的話,可能讓日本陷入經濟惡夢,即國內生產總額(GDP)減少10.5兆日圓與造成81.2萬民眾失業。此一日本企業界則促請政府儘快加入TPP談判之勢,也促成了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2011年11月APEC高峰會表態,願加入美國所主導的TPP。由此因勢利導下,中國總理溫家寶、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與韓國總統李明博已於2011年19日舉行「三邊領導人會議,並達成會議重要結論:三國將在今年底前完成「三邊投資條約」,以加速三國協商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進度,三國並同意在年底前完成FTA的產官學研究報告,以便展開正式談判,使中日韓FTA談判列車正式啟動。

而於2005年由汶萊、智利、紐西蘭、新加坡四國協議發起之「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原本乏人問津,但因美國在2009年加入談判後,頓時虎虎生風,主因歐巴馬總統把TPP變成美國主導的自由貿易計畫,號稱是「全球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歐巴馬表示這份新協議將是1份21世紀的協議,確保高環境和勞動標準,並設法解決關稅以外的新障礙。希望成員國達成彼此貿易往來的95%貨品降至零關稅,並達成2015年全面免除關稅。TPP框架成形將邁向全球最大自貿區,規模亦將超越全球所有的跨國跨區自由貿易組織。國際主要媒體亦多認為TPP是美國藉以箝制中國控制亞太的重要戰略制高點;美國意圖將TPP作為21世紀國際戰略利器,藉此重返亞洲、搶回亞太地區主導權。也因此歐巴馬於11月17日在澳洲國會演講時表示:亞太地區將在未來全球發展扮演關鍵角色。並且對北京發出明確訊息:「美國是太平洋強權,我們會持續留在這裡。」(The United States is a Pacific power, and we are here to stay)。而在11月14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高峰會的閉幕當天,與會九國均同意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提案,宣布TPP綱要。而繼日本表態加入後,加拿大和墨西哥亦承諾加入協商,願意加入TPP的APEC會員體增至十二個,經濟規模達到全球GDP40%。美國亦積極與東南亞國協各成員國進行協議,重申TPP將匯集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各經濟體,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能成為一個統一的貿易體。TPP可能整合亞太的二大經濟區域合作組織,亦即APEC與ASEAN重疊的主要成員國,成為亞太區域內的小型WTO。而TPP的出現,對台灣多年來積極加入國際型組織與FTA藉以開拓國際市場的戰略布局而言,不啻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由於美國欲藉由主導此一平台,重振國際形象與振興國內經濟,並且重返亞洲再次奪回亞太區域的主導權,以和中國分庭抗禮,並且亦有2015年全面施行的時間表,也因此對於符合TPP資格的未來成員國的延攬和審核,勢必享有從優和從速的禮遇。此由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11月初於夏威夷智庫「東西中心」發表之重要演說中亦可窺知究竟,並與歐巴馬作為前後呼應,她表示:美國將從伊拉克與阿富汗戰場抽身,並調整焦點,在未來十年無論從外交、經濟、戰略和各方面都會聚焦亞洲,21世紀全球重心將逐漸移向亞太地區,美國也更積極涉入亞洲,21世紀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希拉蕊在同一演說並提及,「台灣是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其對台灣友好與招手的政治和經濟雙重意涵,自然不言而喻。由於台灣已是APEC的會員國,而TPP第一條一款三項(Article 1.1.3)規定:「本組織支持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促進自由化進程,達成自由開放貿易之目地」。由此可知台灣已具備加入TPP的要件,而TPP綱要的積極作法上亦在於整合亞太區域內的兩大經濟組織APEC與ASEAN,也因此台灣未來積極推動加入TPP應是刻不容緩之事。

總而言之,後ECFA時代,在風起雲湧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下,台灣經濟發展雖充滿無比的機會卻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幾點建議如下:一、在國際政治上,政府宜維持海島國家靈活彈性的外交策略,廣結善緣多方布局並維持與美中日等經濟強權平衡等距的外交策略;二、在國際經濟上,應把握亞太局勢變化契機並全力加入TPP,採用多軌並行(multi-track)的FTA政策,雙邊、區域、多邊談判同時進行;三、在國際投資上,需招攬與結合全球資金,取道台灣進軍中國大陸;四、在產業升級上,傾全國之力全力發展知識經濟,以取得全球華人市場領導地位;五、調整經濟建設方針,加入GNH指標,以建立均富社會。如此才能再造台灣經濟奇蹟,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並邁向國富民安的大同理想社會。